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春秋 1973-1974年陕西省凤翔县姚家岗出土 长42厘米、宽16厘米 这是某种木制物品上所用的饰件,其外露的两面饰有蟠螭纹,与当时青铜礼器上的纹饰相似。饰件的一端为尖齿形,可能象征兽嘴。有一面有2个小钉孔,用于固定所嵌入的部位。饰件器壁坚厚,纹饰繁密,不仅能加固木制物件,还可以起到装饰效果。这种构件目前发现较少。姚家岗铜构件出土地点,位于秦都雍城遗址附近,先后出土过两批,有长...
春秋 采矿工具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矿冶遗址出土 长25厘米、刃宽22厘米、重3.5千克 此斧首端有长方形銎,用以安插斧柲。斧身呈亚腰形,器形扁平,器身近銎部有一方形穿。平刃,一角残。 大冶铜绿山遗址,是春秋至汉代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矿井分竖井和斜井两种,内用木料制成方形框架作为支护。大冶古矿冶遗址表明,春秋时期人们即已采用竖井、斜井、平...
春秋 兵器 1957年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 长38.7厘米 此剑剑身为铁质,已经锈蚀;剑镡及剑首为金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少数春秋时期铁器之一。在铁剑上附以金质剑镡和剑首,说明当时以铁作剑尚较为稀少珍贵,受到特别的重视。
春秋 兵器 1957年甘肃省灵台县景家庄出土 此剑柄镡相连,皆用青铜铸成,两面有对称纹饰,柄中部有长形镂孔4个,柄长85厘米,镡长4厘米,厚0.4厘米。剑叶铁质,残长9厘米,宽3厘米,厚0.3厘米,焊接于铜镡上。铁剑叶全部锈蚀,从铁锈上可以清楚看出用丝织物包裹的痕迹。这是中国迄今发掘出土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证明至迟在春秋早期,中国已经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
春秋 乐器 传山东省邹县出土 高36.4厘米、口宽18.1厘米 器上有铭文75字,作器者为邾宣公之父邾悼公,即邾公华。邾即邹,曹姓,相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有今山东省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于邾(今山东省曲阜东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省邹县东南纪王城),至战国时期为楚国所灭。 这件甬钟鼓部饰有精细的蜷体龙纹,钲部和鼓部铸有铭文75字,记...
清 瓶高23.8厘米 这两瓶鼻烟是意大利赠送给清政府的礼物。明末清初,中国与外国发生更多的接触,有关国家的军、政界人士不断来到中国,也有不少耶稣会传教士、商人、新闻记者、汉学家来中国进行各种活动,甚至有的还在清政府中担任职务。
春秋 盛食器 1973年山东省滕县官桥乡出土 高16.5厘米、长29厘米、宽24厘米 此器内底部有铭文15字,为薛子仲安作器。同出土有铜簠4件,其中3件的形制、大小相同,铭文也完全相同。另一件为薛仲赤作器。薛国任姓,祖先奚仲为夏代的车正,居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国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薛成为齐邑。 青铜簠是由形制、纹...
三国 吴 照明用具 1958年江苏南京清凉山出土 高11.5厘米,灯盘直径9.7厘米 这件熊灯灰白色胎,土黄色釉。灯盘为钵形。灯柱制成幼熊形状,腹部鼓起,四肢细弱,身体刻划出细线纹,代表鬃毛。底盘底面刻“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甘露元年为公元265年。 熊坐在底盘上,头顶灯盘,双臂护在头两侧,有着熊特有的憨态,十分有趣。可以看出,工匠走出了青瓷器制造的初期阶段,把熟练的...
梁晋展示父亲家人在中国的照片。(图片来源:美国《世界日报》记者 牟兰 摄)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华人博物馆举办了“保存过去的物品:传家宝”活动,吸引了众多华人参加。不少经历过《排华法案》时期的华裔移民的后代,带着家中的旧信件和照片,前来寻找家族的移民记忆。件件文物,勾画出大时代下顽强不屈的华裔移民形象。 1943年才被废除的《排华法案》,让早期华裔移民吃尽苦...
通草画,相信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名字”相当陌生。但不要紧,现在您就有机会见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了,并且通过认识通草画,您也就“游历”了一回清代羊城。 为加强茂名市与广州番禺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地文化发展与繁荣,茂名市博物馆与番禺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羊城遗珍——19世纪外销通草画中的广府旧事》实物展,4月20日在市博物馆举行了开展仪式,受到市民的热捧。 16世纪以来,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
为更好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深入普及“阳新布贴”的技艺,促进社区“阳新布贴”爱好者的人文素养和技艺水平,4月19日上午,兴国镇张家垴社区在县文化馆举办了“阳新布贴”手工技艺培训班,80余名阳新布贴居民爱好者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阳新布贴发掘者、著名画家尹关山授课,尹关山不仅为大家讲述阳新布贴的精彩故事,同时教授了制作“阳新布贴”的传统知识和技能,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员们对...
葛编俄罗斯银器、日用提篮、玩具飞机,农民画日照版的“清明上河图”,还有庆祝香港、澳门回归而做的“盛世龙瓶”和“盛世龙盘”,这些都是独具日照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1日上午,它们以实物或投影的方式与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学子们见面。 据悉,本着要传承首先要了解的宗旨,2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发布会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举办。草柳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加兴、中国“黑陶艺术大师”邢...
记者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的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19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举行“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
刚刚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第二期发掘再度传出捷报。4月20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在眉山公开发布二期发掘成果:在近3个月内,出水文物多达12000余件,其中作为明藩王信物的金宝为全国首次发现。此次考古另一重要价值还在于首次发现了三眼火铳等兵器以及大量船钉,以实物确认了遗址作为战场遗址的性质。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藩王金宝价值重大 金灿灿的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